■ 核心提示
2017年4月,江城区被省委政法委、省综治委定为社会治安重点治理地区。一年来,在省、市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,区委、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、真抓实干,全区社会治安重点治理工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: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尤其是命案明显下降,破案率明显上升;越级非正常上访案件明显下降;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一年来,江城区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次同比下降61.9%;刑事犯罪发案下降7.9%,其中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发案下降20%;命案整治期间零发案,重点治理期间命案发案下降25%,破案率上升50%;中央、省综治暗访问题整改到位,整治期间“双抢”案件286天零报警, 2017年 “三率”民意测评居阳江市6个县(市、区)前列。其中,白沙街道、草朗村、山外东村、对岸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街道(村),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先进集体,区检察院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,荣获全国先进个人有2人,荣获省级先进个人有2人。
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
江城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重点治理工作。成立机构,加强组织领导。全区各级成立由党委“一把手”任组长的重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,统一指挥和协调重点治理工作。其中,区委书记陈基文任重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统一指挥和协调,制定全区重点治理工作方案。将重点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,摆上突出位置,与全局工作同规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考核,形成一级抓一级,一级督促一级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强化党政“一把手”责任。把重点治理工作列入全区各级党政“一把手”工程,作为年度政绩考核重要内容。各级党政“一把手”把重点治理工作牢牢地拿在手上亲自抓,投入精力具体抓,亲自过问、亲自督办、亲自解决问题。
强化机制保障,上下联动,齐抓共管。全区各级制定重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。区委、区政府建立区领导、区直单位挂点基层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,要求各挂点牵头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挂点单位联席会议,研判挂点地区综治工作形势,分析存在问题,制定工作决策;每季度向区综治委反馈挂点地区重点治理工作情况;各镇(街道)及区综治委成员单位每月向区综治委汇报重点治理工作情况,形成制度。
强化督促检查。以督导为抓手,区委、区政府组织三个督导组,每季度一次开展对全区10个镇(街道)和区直成员单位进行督促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、整治问题、解决问题。通过建立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,使全区重点治理始终做到领导、人员、精力三投入,保障、责任、措施、工作四到位,不断向纵深推进。
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
坚持以宣传为切入点贯穿整治工作始终。江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宣传声势,营造浓厚氛围,使重点治理工作传遍千家万户,深入人心。由各级宣传部门牵头,充分运用电视、广播、报刊、网络、微信等公众宣传平台,广泛宣传动员,使全区干部群众人人关心、支持和参与整治工作。
开发宣传载体。区政府投入46万元,在每个行政村(社区)和区直成员单位制作永久宣传专栏265版;打造马南、银湾、对岸等多个宣传长廊示范点;在交通要道制作多个100平方米的大型宣传广告牌;制作综治工作宣传视频短片,着重在重点部位电子屏进行滚动播放。
注重宣传方法创新。该区坚持点面结合、声艺结合,走出去请进来结合的方法,公、检、法、司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责,积极开展进镇街、进社区、进村户、进校园、进商铺、进娱乐场所“六进”宣传活动。开展法律咨询126场次,派发宣传资料(小册子)5万多份,张贴宣传海报(挂图)3万份,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5场,各镇街、村居及区直单位悬挂宣传横幅标语637条。区委、区政府召开全区性专题会议16场次,区委政法委(综治办)出版宣传简报41期,印发平安建设“倡议书”12万份,举办培训班12期,受教育人员1.5万多人。
攻坚克难 成效显著
排查矛盾,化解纠纷。全区各级建立信访工作分析制度,通过强化工作责任,实行信访案件“三包”责任制和采取“四个一批”工作措施,解决一批历史积案。如化解了国家重点交办案件洪某媛案;全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没有发生越级非正常上访案件。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“两会”安保工作为主线,制定工作方案,成立工作专班,重点对涉军、涉农、涉利益群体诉求等一些反映强烈的社会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整治。
打击犯罪,维护安全。结合开展“飓风2017”“飓风2018”专项打击行动,强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,实现发案下降、破案上升目标。其中专项开展打击新型网络电信诈骗、涉金融领域突出犯罪、“两抢一盗”、涉毒、打黄涉赌等违法犯罪,侦破案件多宗。开展“安网”专项行动,侦破案件50宗;开展扫黑除恶行动,侦破涉黑恶案件92宗,打掉团伙29个。通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发展。
严管严控,压减命案。加强组织领导,把命案防控整治作为重点治理硬任务来抓,压实工作责任。严控重点人员,严管娱乐场所,严密社会面防控,对严重暴力性案件快侦快破,开展积案攻坚。命案整治期间,实现零发案,并侦破了5宗历史积案,2017年12月通过省的检查验收。
救助救治,遏制伤害。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机制,全区确诊登记严重患者1985人,危险性风险评估3级以上284人。按照100%全覆盖要求,监督对严重患者落实监护人和协助监护人,监护人以奖代补资金按时、按标准发放到位。
突出重点,狠抓整改。以中央、省的暗访问题为警示,加大重点人员管控力度。发出红色预警指令176条,抓获在逃人员163人。江城公安分局、区治安联防大队协同作战,增加警力,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巡逻防控,压减了各类刑事警情,2017年“双抢”286天零报警。强化管制刀具排查整治,收缴非法生产的管制刀具一批。强化危爆物品治理,清缴烟花爆竹制品一批。组织警力对重要部位及场所开展火灾隐患排查,一年来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,实现消防事故零伤亡。
夯实基础,群防群治。区政府投入140多万元,按标准要求完成区综治中心建设。打造白沙街道和对岸村基层综治中心示范点。2017年底,全区各级综治中心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作。“中心+网格化+信息化”功能得到全面提升。实现了省、市、区、镇(街)、村(居)的纵向联通与各级综治成员的横向联通,信息数据对接和共享。
共建共享共治成效显著。一年来,江城区强化综治工作领导体制机制,形成协调联动,互相配合,齐抓共管,有力推动了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。区检察院近年荣获“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”称号。区法院整治期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二等功。区司法系统以法律“六进”为载体,做好社区矫正、安置帮教和开展人民调解,被市司法局授予“集体三等功”。埠场司法所关仕整被司法部评为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”。对岸村荣获“广东省文明村”,支部书记梁鼓劲荣获“2017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”等称号。金湾社区搭建说事评理服务新平台,被评为“广东省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”之一。
● 典型事例
城南街道强化责任落实措施
信访维稳工作后进变先进
2016年,城南街道因社会矛盾纠纷问题较为突出,被市委政法委定为2017-2018年度挂牌整治单位。整治期间,城南街道以问题为导向,用更大的力度,有力的措施,全力以赴抓好矛盾纠纷尤其是信访积案化解工作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2017年城南街道信访工作考核名列全区之首,实现了由后进变先进的“蜕变”。
强化维稳工作机制。严格实行党工委、办事处每月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制度。健全领导干部信访化解包案机制,对群众反映的信访案件落实“五包”领导责任制,即包掌握情况、包解决困难、包教育转化、包稳控管理、包依法处置。健全领导干部接访、下访制度。持之以恒执行区提出的每月“二级”书记大接访制度,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,疏导群众的情绪。
强力化解信访案件。南恩街道积极争取市、区有关部门的支持,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依法处理、解决信访诉求与生活困难有机结合起来,因案施策,成功化解谭某英、洪某媛、郑某英、梁某芳等疑难信访积案。一年来,街道化解信访案件37件,其中国家交办信访积案2件。
强化维稳工作措施。积极解决信访对象合理诉求,对于涉战人员,均已按照规定落实民政优抚政策。利用春节等节日对困难对象开展送温暖活动,每月对特困信访对象实行民政小额临时性救助。通过重点人员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安抚,增强信访人的信任感。对重点对象落实稳控措施。2017年,城南街道未发生上访人员到省进京越级上访,街道信访维稳大局基本稳定、可控。
江城区开展“警家校”护安护畅工作
强化综合治理维护校园安全
今年以来,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和治安综合治理,促进“平安校园”创建,切实维护校园安全,阳江市实验小学、江城第十三小学、江城第一小学城南校区、岗列中心小学等学校在市公安交警部门、区委政法委、区教育局的指导下,启动“警家校”护安护畅工作。
在开展“警家校”护安护畅工作中,学校成立“护安护畅队”,由自愿报名的学生家长和值日教师及校警组成,分为多个小分队。制作统一队旗和服饰,服装为红色背心、印有“警徽”标志和“护安护畅队”字样;在学校门口施划“护安护畅区”,内设指挥岗、接送岗、监督岗,确保护安护畅区域内无车化、安全化、有序化。在公安交警部门的指导下,制定《警家校护安护畅队工作指引》和明确岗位职责。学校组织对自愿报名参加“护安护畅队”的学生家长进行统一培训,规范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效能。利用微信平台和制定《警家校护安护畅队值日轮值表》《警家校护安护畅队签到表》等,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,推进“护安护畅”工作顺利进行。
该区通过开展“警家校”护安护畅工作,促进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,提高全民文明安全交通意识,营造安全、顺畅、有序、文明的校园交通环境。并且,有效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,完善治安综合治理和共创平安校园机制,进一步向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迈进。